过碳酸钠(点击购买)
过碳酸钠外观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遇潮可释出。属强氧化剂。过碳酸钠是过氧化氢与碳酸钠的加成化合物,主要用作漂白剂和氧化剂,以及化工、造纸、纺织、染整、食品、医药、卫生等部门的去污剂、清洗剂、杀菌剂。其他的用途与过硼酸钠似,可代替过硼酸钠以节约硼盐。 理化性质
毒理资料
应用领域化工产品过碳酸钠俗称固体双氧水。过氧化氢(H2O2)俗名双氧水, 常温下是一种无色的液体,它难电离,易分解。作为一种经典化工产品,工业上早在一百多年前便开始生产。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尤其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过氧化氢近年来更受人们的青睐,并被称为“绿色氧化剂”。为了储存、运输、使用的方便,工业上采用醇析出将其转化成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化学式为:2Na2CO3·3H2O2),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醇析出的产生工艺过程如下:在0~5℃时,往饱和Na2CO3溶液中,先加入H2O2和双氧水稳定剂(复合稳定剂硅酸钠+EDTA(质量比2:1),w=0.35%~0.45%,或硅酸钠+硫酸镁+EDTA(质量比1:1:1),w=0.35%~0.45%)。经充分反应后,再加入异丙醇,过滤,分液,即得过碳酸钠晶体。 经过处理可得到粒粒氧,即固粒氧,用于在鱼池中立体增氧,净化水质。洗涤剂的多功能化,即在洗涤去污的同时,兼有漂白、杀菌、消毒等作用,已成为洗涤剂的发展趋势,国外很多洗涤剂都加有起漂白作用的组分,国内也逐渐向这方面发展。由于过碳酸钠无味、无毒,冷水中易于溶解,去污力强,溶于水后能放出氧而起到漂白杀菌等多种功效,符合现代洗涤剂发展潮流。传统粉状洗涤剂多用过硼酸钠,但过硼酸钠存在溶解速度慢、价格较贵以及硼元素对农作物有影响等缺点。而过碳酸钠比过硼酸钠成本低,溶解性好,适宜寒冷地区和冬天使用,又不会对农作物产生危害,因此过碳酸钠在洗涤剂生产中应用日益增多,目前,过碳酸钠已广泛用作家用和工业用洗涤、漂白、杀菌剂,用于合成纤维、动物纤维、合成树脂纤维、纸浆脂等生产领域,漂白效果好,不损伤面料,不泛黄。 洗涤助剂如日本重垢彩漂洗衣粉,过碳酸钠添加量为10%(质量分数,下同);国外常用普通的加酶漂白洗衣粉,添加量为8%;日本新型除渍用洗涤剂,添加量为20%;中国用防尘漂白洗衣粉,添加量为8%。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市场对洗涤剂的需求量以年均10%的速率增长。在中国,目前将过碳酸钠应用于洗涤剂生产正处于起步阶段,已有部分厂家开始将过碳酸钠与其它有效的涤助剂配合,制成高效洗涤剂或彩漂洗衣粉销售,但数量较小。尽管目前中国工业过碳酸钠单独存放的稳定性有所提高,但因与现在使用的洗衣粉组分相容性不太好,当过碳酸钠添加到洗衣粉中后,由于洗衣粉中含水量高或一些可以引起过碳酸钠分解的成分和杂质的存在会引起过碳酸钠分解,目前这个问题已引起生产厂家的高度重视,开始研究生产包裹式过碳酸钠产品。目前洗涤剂生产厂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希望加入过碳酸钠来改进产品性能,尤其是低磷或无磷洗衣粉的生产,通过加入过碳酸钠,可使产品向高档化、无毒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中国是洗涤剂生产大国,目前生产能力已达22万t/a以上,若按加入量的5%计算,则仅洗涤剂行业每年就需消费过碳酸钠10万t,可见中国过碳酸钠市场潜力巨大。 医疗卫生将过碳酸钠与含聚乙烯酸及Cu、Fe、Co、Mn等任一化合物催化剂的固体物混合,当急救用氧时,加入适量的水,即可分解出氧气,简单方便,供氧量大。这种氧源适于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军队、地下施工及矿山开采、抗洪、灭火救灾等急救场合,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急救供氧剂。据保守估计,仅京津地区用于医用供氧源的过碳酸钠就需约400吨/年,部分出口的过碳酸钠也是用于这一方面。过碳酸钠还是一种杀菌消毒剂,可杀灭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肝炎病毒等常见病菌。可作为医院、公共场所的杀菌消毒剂、假牙清洁剂、餐具及水果消毒剂、香皂杀菌剂等。 其它过碳酸钠可用于食品保鲜消毒,l%过碳酸钠水溶液可使水果、蔬菜贮存4-5个月不变质。在西方已大量用于食品工业,中国也已经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制定了食品添加剂过碳酸钠的行业标准,以便更好地引导企业使用过碳酸钠,以利于促进其在食品行业的消费。另外,过碳酸钠可以替代过氧化钙作为水产养殖业的产氧剂,放氧速度明显高于过氧化钙,并可给在贮运过程中的鱼、虾、蟹等生物供氧保鲜。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过碳酸钠在这方面的用量将会呈逐年上升趋势。过碳酸钠可用作纺织、印染整理剂,不像氯漂白有易褪色等缺点,适应于不宜氯漂的合成纤维、动物纤维、合成树脂纤维及荧光增白剂处理过的纤维漂洗整理。过碳酸钠可在醛基转化为酚羟基反应、有机硼烷氧化、腈水解、硫醚与胺氧化、烯烃环氧化、酮氧化、a一二酮断裂氧化等反应中作为氧化剂。另外过碳酸钠还可作为金属表面处理剂、电镀洗涤剂、污水处理剂及高分子聚合控制剂等。 注意事项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稳定 分解产物:氧气生态学性质 非生物降解性:能非生物降解 生态毒性: 降解产物对环境低毒 生物富集: 非生物积累 性 急毒性: 无具体数据安全术语 S17Keep away from combustible material. 远离可燃性物质。 S26In case of contact with eyes, rinse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water and seek medical advice. 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S37/39Wear suitable gloves and eye/face protection 戴适当的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 风险术语 R22Harmful if swallowed. 吞食有害。 R36/38Irritating to eyes and skin. 刺激眼睛和皮肤。 R8Contact with combustible material may cause fire. 与可燃物料接触可能引起火灾。 危险性 氧化物,与可燃物接触易起火。 吞食有害或有严重后果。对眼睛和呼吸道有严重的刺激性或造成灼伤。对皮肤有刺激性。对环境无重大危害。强氧化剂,具有较强的腐蚀性。遇热分解产生氧气,加剧易燃物燃烧。遇潮气逐渐分解,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在密闭容器或空间内分解有引起爆炸的危险。健康危害 皮肤接触:略有刺激性,易引起皮肤溃疡、灼伤。 眼部接触:对眼睛有刺激性,易引发眼痛、眼红和其它不适症状。 吸 入:对呼吸道有刺激性,易引发咳嗽、打喷嚏、喉咙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食 入:可能引发呕吐、腹泻。 危险性概述 氧化物,与可燃物接触易起火。 吞食有害或有严重后果。] 对眼睛和呼吸道有严重的刺激性或造成灼伤。 对皮肤有刺激性。 对环境无重大危害。 潜在健康危害 皮肤接触:略有刺激性,易引起皮肤溃疡、灼伤。 眼部接触:对眼睛有刺激性,易引发眼痛、眼红和其它不适症状。 食 入:可能引发呕吐、腹泻。 防护措施保持室内空气通畅,配备空气流通装置。避免粉尘和气雾,勿在密闭的空间内操作,应经常观测以确定接触危害值,保持接触危害值处于防护标准值之下。 通常情况下不需特殊的防护,但是当作业环境不确定或粉尘多、或者环境危害程度超过上限时,应使用空气呼吸器、自给式呼吸器、氧气呼吸器、过滤式防毒面具(半、全面罩)防尘口罩等防护器具,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和防护面具。避免皮肤与产品接触,佩戴防化学品手套(推荐材料:PVC,氯丁橡胶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穿戴各类作业防护服。 防护设施包括:洗眼器,安全淋浴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橡胶靴。 下班后和用餐前用肥皂和水清洗手和其他身体接触部位。进食或吸烟前必须洗掉身体上的化学品。 依照政府相关法规处理的外包装处置方法,清空并清洗容器,然后依照政府相关法规处理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的流动的清水 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若呼吸困难,给输氧。 若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就医,切勿催吐。 消防措施强氧化剂,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遇热分解产生氧气,加剧易燃物燃烧。 是白色颗粒状固体,溶于水时,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 ] 遇潮气逐渐分解,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或混合时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在密闭容器或空间内分解有引起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 ] 立即撤离所有无关人员。 ] 穿戴防护用具和自给式呼吸器。 ] 保持空气流畅以排泄有毒气体和分解物。 ] 用大量水喷洒 泄漏应急隔离泄露污染区,撤离所有无关人员。 ]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消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露物。勿使泄露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 小量泄露: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露:收集回收或运到废物处理场进行处理。 用大量水冲洗泄露污染区。 接触控制工程控制 观测以确定接触危害值,保持接触危害值处于防护标准值之下。 呼吸系统防护 通常情况下不需特殊的防护,但是当作业环境不确定或粉尘多、或者环境危害程度超过上限 时,应使用空气呼吸器、自给式呼吸器、氧气呼吸器、过滤式防毒面具(半、全面罩)防尘 口罩等防护器具。 脸/眼睛防护 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和防护面具 身体防护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穿戴各类作业防护服。 其它防护设施 洗眼器,安全淋浴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橡胶靴 卫生清洁概述 下班后和用餐前用肥皂和水清洗手和其他身体接触部位。进食或吸烟前必须洗掉身体上的化 学品。 处置储存储存注意事项: 室温40°C 以下,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 注意防潮和雨淋。保持容器的密封,注意标签完好无遗漏。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 装及容器损坏,注意保持容器压力排泄的正常。雨天不宜运输。 应与易燃或可燃物、还原剂、硫、磷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避免与其它易引起产品分解的物质接触。 使用注意事项 避免产品与眼睛、皮肤和衣服接触。操作时保持周围环境空气流畅。 避免与易燃物和有机物接触。 容器上应有标签,不使用时保持容器密封。 操作后清洗手和其它身体接触部位。 储存于干燥洁净、通风条件良好的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和直接的阳光照射 。室温40°C 以下,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 注意防潮和雨淋。保持容器的密封,注意标签完好无遗漏。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注意保持容器压力排泄的正常。雨天不宜运输。应与易燃或可燃物、还原剂、硫、磷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避免与其它易引起产品分解的物质接触。使用避免产品与眼睛、皮肤和衣服接触。操作时保持周围环境空气流畅。切勿吞食,切勿吸入粉尘、薄雾、气体。勿在工作环境内饮食、吸烟。避免与易燃物和有机物接触。容器上应有标签,不使用时保持容器密封。操作后清洗手和其它身体接触部位 废弃处置方法 依照政府相关法规处理 外包装处置方法 清空并清洗容器,然后依照政府相关法规处理 运输信息 通用运输品名………………………………………过碳酸钠 联合国编号…………………………………………UN3378 危险品等级…………………………………………5.1 包装标志……………………………………………5.1(氧化剂) 包装类别……………………………………………III 技术规则法规信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 年1 月9 日国务院第52 次常务会议通过),化学危险物品安 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 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 423 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 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化为第5.1 类氧化剂。 专利技术1、包膜过碳酸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2、多用途环保浓缩洗衣粉 3、多用途浓缩型洗洁粉及其制备方法 4、防治多种鱼病的药剂 5、非粉状固体消毒增氧剂 6、高纯度二氧化氯稳定液制备装置及工艺 7、高纯氧制备 8、高活性稳定过氧化碳酰胺及其制备方法 9、瓜果、蔬菜残留农药固体清除剂 10、广用洗洁剂的组合物及制法 11、过碳酸钠的制备方法 12、含过碳酸钠的组合物 13、含氧漂白剂的皂粉及其其制造方法 14、含有酶激活剂的两剂式无磷加酶洗衣粉 15、加以包覆的碱金属过酸盐及其制备方法 16、假牙清洗剂 17、简便的制氧方法 18、解吸气提法高纯度稳定态二氧化氯生产方法 19、利用高铝水泥制造4a沸石的方法 20、粒状过碳酸钠的生产方法 21、煤炭燃烧强化调解剂及其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 22、乳糖酸、乳糖酸盐和 或乳糖酸衍生物作为包覆材料的应用 23、水产养殖用供氧净水剂 24、涂层了的过氧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25、涂敷过碳酸钠颗粒及其生产方法和含此颗粒的洗涤剂、清洁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Archiver | Ipuchem
( 浙ICP备15031781号-1 )